在江苏南通刚刚落幕的 2025 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暨东京聋奥会选拔赛上,宿迁籍运动员李桂芝以绝对优势包揽 S11 级女子 100 米仰泳和 50 米自由泳两枚金牌,这是她继巴黎残奥会摘银后半年内的又一次高光时刻。这位 1993 年出生的全盲选手,用 17 年职业生涯诠释了 “永不服输” 的体育精神,也为家乡宿迁再添荣耀。
一、赛场传奇:从里约到南通的金牌之路
此次南通赛事吸引了全国 26 支代表队 286 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,创下历史规模之最。李桂芝在决赛中展现了统治级表现:100 米仰泳中,她以稳定的节奏始终领先,最终以超出第二名近 3 秒的优势触壁;50 米自由泳则凭借 0.81 秒的超快手出发反应,全程压制对手,将金牌收入囊中。这两枚金牌不仅延续了她在国内残疾人泳坛的 “常胜将军” 地位,更让她以运动员代表身份站上宣誓台,成为年轻选手的榜样。
回顾职业生涯,李桂芝的金牌履历堪称辉煌:2016 年里约残奥会,她以 30 秒 73 的成绩打破 50 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夺冠;2021 年东京残奥会,她以 1 分 05 秒 87 刷新 100 米自由泳残奥会纪录;2023 年杭州亚残运会,她又以 30 秒 06 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。即便在 2024 年巴黎残奥会因伤病获得银牌,她仍在半年后迅速调整状态,用双金宣告王者归来。
二、破茧成蝶:全盲少女的逆袭之路
李桂芝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。自幼因家族遗传双目失明的她,14 岁才进入特殊教育学校,却在 15 岁时被残联选中学习游泳。视障运动员的训练难度远超常人 —— 无法观察教练动作,只能靠触觉记忆分解泳姿;缺乏方位感,转身时常常撞得双手红肿。但她凭借超强的悟性和毅力,仅用两个月就掌握规范泳姿,并在 2008 年江苏省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,终结了江苏盲人游泳无全国冠军的历史。
为了保持竞技状态,李桂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2016 年里约残奥会前,她因跖骨骨折手术后仅 20 天就裹着塑料袋下水训练,单脚打水坚持加练。东京残奥会期间,她在 50 米自由泳重赛中顶住压力,与队友马佳再次包揽金银牌,用实力回应质疑。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:“看不见的是光明,但挡不住的是对胜利的渴望。”
yy易游三、薪火相传:老将的使命与担当
作为征战赛场 17 年的 “元老级” 选手,李桂芝在南通赛事中感受到了新的挑战与责任。本届比赛中,2005 年后出生的运动员占比超过半数,最小选手年仅 9 岁。面对年轻对手的崛起,她坦言:“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看到新鲜血液涌现,我感到由衷高兴。” 在训练间隙,她主动与年轻选手分享经验:“天赋固然重要,但不努力一切都是空谈。” 这种传承精神,正是中国残疾人体育持续发展的动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李桂芝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。宿迁市政府曾对残奥会获奖运动员给予单枚金牌 35 万元的奖励,并对输送人才的部门记功。在南通赛事中,当地文旅集团提供了 “全流程、全维度” 的贴心服务,从无障碍交通到个性化需求响应,让运动员感受到 “被平视” 的温暖。这种 “残健共融” 的理念,也让李桂芝感慨:“在这里比赛,我不是被照顾的对象,而是被尊重的对手。”
四、未来可期:向 2028 年残奥会发起冲击
尽管已经 32 岁,李桂芝的竞技状态依然保持在巅峰。巴黎残奥会后,她休整半年便投入系统训练,目标直指 2028 年洛杉矶残奥会。“游泳改变了我的人生,让我拥有了超越身体局限的力量。” 她说,“只要还能游,我就会继续挑战下去。”

从苏北农家走出的全盲姑娘,到四战残奥会的金牌得主,李桂芝用汗水书写了一段逆袭传奇。正如她在南通赛场宣誓时所说:“每一次出发,都是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。” 这位宿迁 “泳坛金花” 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,更是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。在未来的征程中,我们有理由期待,她将继续在泳池中划出属于自己的璀璨轨迹。